“世人都晓神仙好,唯有金银忘不了。终朝只恨聚无多,及到多时眼闭了。”(《红楼梦·好了歌》)悠悠吟起,那声音仿若一道穿越时空的深沉喟叹,恰如其分地拉开了尘世万象的帷幕。
今儿个接着给您唠唠这部《西游记》。之前有人听过我讲这书,我打哪儿起讲呢?就从“梦斩小白龙”这儿开篇。好多人都寻思,这《西游记》不都该是开篇讲孙悟空大闹天宫吗?您还甭这么想,我这一版《西游记》,开篇偏是“梦斩小白龙”。没这一出啊,后头那些事儿可就接不上茬了。为啥呢?——您瞧,要不是魏征在梦里斩了小白龙,小白龙的冤魂能上皇宫闹腾吗?小白龙冤魂不闹腾,唐太宗李世民能被吓出病来,以至于魂游地府吗?所以,前两回书得跟您念叨念叨,头一回“梦斩小白龙”,第二回便是“唐王游地府”。
上回书正说到唐王在地府里头的事儿。在那阴森森的地府之中,唐王李世民可是应下了两件大事。其一,面对隋唐年间因战乱丧生、滞留地府的孤魂怨鬼,唐王瞧着他们凄惨模样,心中不忍,便应承下来,要是自己能还阳,回到阳间,一定寻高僧为这些亡魂做一场法事,超度他们往生。
其二呢,在那十殿阎君跟前,阎罗王跟唐王提了一嘴,说地府里啥都不缺,冬瓜、西瓜应有尽有,唯独没见过南瓜长啥样。就请唐王回阳间之后,想法子给地府送一枚南瓜来。这事儿说来也怪,版本还不少。有朋友跟我说,还有个说法,当初唐王送的不是南瓜,是北瓜。据说,打那以后啊,阳世三间,大伙都吃过西瓜,尝过南瓜,可唯独这北瓜,市面上见不着,为啥呢?传说是被送进阴曹地府咯,这也算一种讲法。当然,我从小听书,说的就是送南瓜,所以我这儿就按送南瓜来讲。
且说黑白无常把李世民送回了阳间,李世民悠悠转醒,只觉周身乏力、脑袋昏沉,身旁内侍臣见状,赶忙端来一碗参汤,李世民一口气灌下,这才算是补回些元气,脸色也稍稍有了血色,稳了稳心神,坐在那儿就琢磨上了:我在地府应下的这两件事,可一定得给办妥当咯。先说超度亡魂这档子事,那不得跟高僧们打交道?大唐疆域辽阔,高僧如云,要从中挑出合适的,哪能一蹴而就?这事儿急不得,得慢慢寻摸。再看送瓜这事,相较而言倒简单些。可唐王心里门儿清,自己是万万不能再去地府一趟了,真要再去,没准儿就回不来了。得,干脆下道旨意给臣子们,让他们拟份榜文,往各州城府县、河洛码头这么一贴,就为寻一个能替自己跑一趟地府送瓜的壮士。这榜文上把要求写得明明白白,专寻那敢去阴曹地府进瓜之人。上回书啊,就讲到这儿了。
这榜文贴出去,天下各州城府县、河洛码头到处都张贴了,可就是没人应答,没人敢接这活儿。为啥呢?谁心里都明白,接了这榜文,去阴曹地府送南瓜,那可就是有去无回啊!您瞧,唐王李世民到了阴曹地府能还阳,那是人家有后门,有熟人——崔判官给他改了生死簿,多加了十年阳寿,人家回来了。咱平民老百姓要是去了,送个瓜,哪还能回得来呀!所以没人接这榜。
这榜文贴到了一处地方,上文书我提过,均州地面,这古代均州是啥地儿呢?就是如今丹江口一带,古时称作均州。唐太宗的榜文张贴到均州,均州的老百姓一连好几天,也没人来揭这榜。看榜官兵天天在那儿守着。
突然有这么一天,来了一个人,是均州本地人,姓刘,名全。他来到这榜文跟前,抬头瞅了瞅这张皇榜,说了句:“我来吧。”一伸手,“唰”地就把这张皇榜给揭下来了。看榜官兵一看,赶忙上前拦住:“哎,你干什么呢?这可是皇家的榜文,你有这本事吗?你能替唐王献瓜?”刘全看了看官兵,应道:“试试呗。”看榜官兵又凑近了些,悄声问:“你真愿意替唐王献瓜?”刘全点点头:“我愿意。”官兵听他这口音,说道:“听您这口音也是均州本地人呐,咱们都是老乡。这旁边没外人,我问你一句,你放着好好的日子不过,是不想活了?”刘全苦笑一声:“是不想活了,觉着这日子过得没多大意思,死也是死,白死一趟,没什么奔头,倒不如替唐王干点差事。我去趟阴曹地府,把这瓜献了就得了,反正我也不想活着了。”官兵一脸疑惑:“为什么呢?”
这可真是一言难尽呐!究竟咋回事呢?原来啊,这刘全家住均州城里,家境小康,在城里开个当铺。刘全自小家境贫寒,为求温饱,七八岁便在当铺里当学徒,每日天不亮就得起身洒扫、整理货品,忙到夜深人静,手指常被算盘珠子磨得破皮流血,吃了不少苦头,好在他机灵聪慧,把当铺里那一套鉴别古玩、衡量金银、议价周旋的本事全学到了手。后来,靠着多年积攒的人脉和些许积蓄,自己开了这么个小小的当铺,虽说不上大富大贵,每日迎来送往,倒也衣食无忧。刘全的妻子姓李,叫李翠莲,十分的贤惠。
有一天,刘全去柜上忙活了,李翠莲带着一儿一女在家里。中午时分,俩孩子玩累了,李翠莲哄着俩孩子睡着了,自己便在一旁的炕边坐下,拿起针线活,刚把针拔下来,正认真缝补呢。“笃笃笃……”就听见门口道上有声音:“阿弥陀佛,施主广施善缘,广种福田,行个方便。”还伴随着敲木鱼的声响。李翠莲一听,心里寻思,这是有僧人化缘呢,均州这地界,佛教盛行,人人信佛。她想着,便放下手中针线活,瞧了瞧俩孩子,见都睡着了,就起身走到门口,门分左右一瞧,门口站着个和尚,正在化缘。李翠莲轻声问道:“阿弥陀佛,法师是来化缘的吗?”和尚双手合十:“女施主行个方便,贫僧为寺庙四处化缘,愿重修庙宇,再塑金身。施主方便,随便布施几个。”李翠莲心里犯难,知道家里钱都是丈夫管着,手头没现钱,琢磨了一下,便从头上把簪子拔下来,这簪子沉甸甸的,有点分量。她一片好心,双手把簪子递给和尚:“师父,我这没有现钱了,这点心意您拿去,多少能应应急,略表心意。”和尚接过簪子,道了声谢,便转身离去。
当天晚上,刘全在当铺里忙完了一天的生意,才拖着疲惫不堪的身躯回家,就跟我们现在说的下班一个样。哪成想,他刚一进门,就瞧见媳妇李翠莲坐在那儿,而此时刘全自己脸色阴沉得厉害。他看着媳妇,没好气地问:“你咋了?啥东西丢了?”李翠莲赶忙应道:“没有,我没出门,啥也没丢。”刘全眉头皱得更紧了,紧盯着又问:“真没丢?”一边说着,一边从袖筒里掏出一颗金簪子,往李翠莲跟前一亮,“瞧,这是啥?这不是你头上的簪子吗?”
李翠莲一看,顿时吃了一惊,心里暗道:这可不就是我施舍给一个僧人的簪子嘛。她刚张口说道:“我这簪子是……是施……”结果“施”字还没说完,刘全就不耐烦地接口道:“你不是没丢东西吗?现在我把这簪子都拿出来了,你说你丢哪儿了?是不是丢在僧房里了?到底怎么回事?”
原来,那僧人拿着簪子也没啥用,毕竟出家人没头发,使不了这簪子,便寻思着拿去换点钱。巧就巧在,他进了当东西的铺子,恰恰就是刘全开的那个小当铺。刘全接过簪子一看,哪能认不出来,这分明就是自家妻子李翠莲的簪子。他不动声色地把簪子从僧人那儿换了回来,憋着一肚子火回家质问妻子。
李翠莲眼眶泛红,刚张了张嘴,半句还没说完,就被刘全暴跳如雷地给噎了回去。刘全只觉得血往脑门子上涌,眼眶欲裂,怒目圆睁,额上青筋暴起,像一条条蚯蚓蜿蜒其上,他手指颤抖着指向李翠莲,破口大骂道:“分明是你与那僧人私通,自己头上的簪子都送给人家了,这还了得?”李翠莲满心委屈,泪水在眼眶里打转,想要辩解,可刘全根本不给她机会,上前一步,手指几乎戳到她脸上,嘴里不停地数落:“你不守妇道,和那僧人不清不楚,你这还了得?”
李翠莲又急又气,只觉百口莫辩,一跺脚,扭身回了自己屋,“砰”地把房门一关,解下腰带,往房梁上一挂,系了个死扣,心一横,就上了吊,全然不顾扔下的一双儿女。
等刘全发现妻子上吊了,这才慌了神,后悔不迭,心里明白过来,妻子多半是被自己冤枉了。看着年幼的儿女抱着他大腿整日啼哭,刘全心里那叫一个不是滋味,心想:“我把妻子给委屈死了,儿女年纪又小,往后我又当爹又当妈,这苦日子啥时候是个头啊?”他越想越觉得活着没劲儿。
恰在此时,唐太宗的榜文贴到了均州。刘全瞧见这榜文,心一横,暗自寻思:“行了,我也别活着了,我把这榜揭下来,替唐王去献瓜。”看榜的兵士见他揭了榜,赶忙过来询问,刘全便把事情的前因后果一五一十地说了。兵士一听,心想:你既然不想活了,又愿意干这差事,那敢情好。于是赶忙禀报当地官员,官员当即派人把刘全送往长安。
唐王李世民一听,终于有人愿意替自己到阴曹地府送瓜,喜出望外,立刻令人着手准备。在皇宫之中安排了一座金屏馆,设摆香案,摆上香炉,点上两根蜡烛,架上一块门板,铺上黄绫子。一切都收拾妥当了,让刘全往这门板上一躺,把南瓜稳稳搁在他头顶上,又在刘全口中喂了一粒药,刘全便服毒而亡。刘全吃了那毒药,三魂渺渺,七魄茫茫。有黑白无常引着来到丰都鬼城,进了丰都鬼城,来见十殿阎君。十殿阎罗王一听鬼使进来禀报,说大唐天子命人来进瓜啦。阎罗王一听,赞道:“好个有诚有信的大唐天子,果然派人来进瓜。来人呐!传大唐使者进见。”
鬼使奉命来到十殿门外,高声喊嚷:“大王有旨,大唐进瓜之人进见!”
刘全顶着南瓜进殿,阎罗王见了那南瓜,眉开眼笑,还打趣道:“这南瓜,看着倒像是万圣节用的,嘿,就是个头小点。”刘全上前,将南瓜献给十殿阎君,搁在桌子上,随后往地上一跪,说道:“小人姓刘,名全,均州人士。只因妻子上吊,撇下一双儿女,小人我不想活了,故而替唐王前来进瓜。”
阎君一听,便唤道:“来人呐,查查他的阳寿几何?”旁边的崔判官转身进去,到那生死簿里,打开一查,果然,均州有个姓刘名全之人,妻子叫李翠莲,上面写得清清楚楚。再一看刘全的阳寿,拿着生死簿到前头回话:“此人阳寿九十六岁。”阎罗王接过来这生死簿一看,没错,便问刘全:“你今年多大年纪?”刘全叩首答道:“小人我三十二岁。”阎罗王诧异道:“今年才三十二岁,你还有的是活头呢!念在你替唐王进瓜,功劳可嘉,且准你还阳,好好享受去吧。”
刘全一听,忙又叩首道:“大王,我妻子已死,哎,对了,她应该也在这边。大王是不是容我夫妻一见,我跟她说句歉意的话也行。”阎罗王见他言辞恳切,便吩咐道:“来人呐,查查李翠莲阴魂何在?”鬼使进来禀报说:“李翠莲阴魂尚在丰都,还没有投胎。”阎罗王便说:“既如此,把李翠莲的阴魂也找来。”
崔判官又仔细一查李翠莲的阴魂在生死簿上的记录,发现她阳寿也有八十多岁。这夫妻二人皆有当享之寿,理应送他们还阳。崔判官在旁边提醒道:“大王,李翠莲归阴日久,尸首无存,倘若送她还阳,没有尸首可附,怎生是好?”阎罗王微微皱眉,随即说道:“这个,来查查最近谁该死了?”
崔判官闻言,赶忙凝神查看生死簿,目光在那一页页密密麻麻的记录上迅速扫过,只见上头该死的人着实不少,可细细一瞧,竟全是男子。他不禁皱了皱眉头,心中暗自寻思:这李翠莲的阴魂无论如何也不能投在男身之上,真要是如此,往后她与刘全夫妻二人可怎么过日子?这不是乱了套嘛。正这般苦思冥想之际,他的视线陡然停住,眼睛微微睁大,原来发现有个女子阳寿即将走到尽头。崔判官下意识地脱口而出:“这是什么人?”旁边有个鬼使听到,赶忙上前一步,恭敬答道:“回判官大人,是唐王御妹。”
阎罗王坐在上位,将这一切都看在眼里,略一思忖,微微抬了抬手,沉声道:“既如此,借唐王御妹之身,让她还魂去吧。”崔判官在旁,连忙欠身,应道:“遵旨。”
有了阎王这一句准话,夫妻二人的阴魂便似两片飘零的秋叶,由黑白无常领着,飘飘荡荡,于那阴森的黄泉路上,脚下阴风呼啸,朝着阳间赶去。
刘全在前,李翠莲的阴魂在后,一路回到大唐皇宫。不多时,黑白无常依令行事,他们仿若两道幽影被送往下界,眨眼间,金屏馆中刘全的死尸正停在那门板之上,四周烛火摇曳,光影幢幢。刘全悠悠还魂,只觉脑袋昏沉,尚有些迷糊。而李翠莲的阴魂则由白无常带着,如一缕轻烟,悄无声息地飘至御花园。在园中静候片刻,便瞧见宫娥彩女簇拥着李世民的妹妹,也就是这位唐王御妹前来花园消暑。正值炎夏,烈日高悬,暑气蒸人,御妹身着轻薄罗裙,手持纨扇,在宫娥彩女的簇拥下入得园来。园内繁花似锦,她时而驻足赏花,时而左顾右盼,分花拂柳,悠然漫步,心情正佳。却不想,刹那间,突然双目一闭,“咕咚”一声,直挺挺地栽倒在地,惊得众人花容失色。
那白无常见状,心下知晓时机已到,当即收起锁链,隐没身形。与此同时,李翠莲的阴魂顺势借尸还魂,钻入了唐王御妹的躯壳之中。一旁侍奉的宫娥们被这突如其来的变故惊得花容失色,全然不知发生了何事,眼见大唐公主毫无征兆地昏厥倒地,慌得六神无主,赶忙飞奔向殿内禀报唐王。
李世民听闻,亦是心头一震,手中的茶盏差点滑落,暗自思忖:这好端端地逛逛园子,难不成是撞上了什么花妖树怪?当下不及多想,匆匆搁下茶盏,起身,脚步急促地赶赴御花园。待赶到时,只见宫娥们正手忙脚乱地搀扶着御妹坐在地上,御妹看似尚有气息。
“御妹醒来!”李世民焦急地呼唤着。
片刻之后,御妹悠悠转醒,抬眼望去,眼神中满是迷茫,开口问道:“你是何人?”李世民赶忙上前,说道:“妹妹,孤王在此,你连孤王都不认识了吗?”说着,便伸手欲搀扶这位公主,也就是自己的亲妹妹起身。哪晓得御妹却柳眉倒竖,娇嗔道:“哎呦,拉拉扯扯的,成何体统?”李世民见状,心中虽觉怪异,却也只当她是摔了一跤,头脑尚不清醒,便温言劝道:“来来来,妹妹,先起来,咱们好好说话。”御妹却依旧懵懂,又问:“你到底是何人?”李世民耐着性子再次应道:“我是活人,妹妹,没错,快站起来,咱们慢慢说。”言罢,终将御妹搀起。
还没等李世民开口询问御妹的情况,内侍臣已是匆匆入内,神色慌张,跪地启禀:“万岁,金屏馆中刘全还魂了!”李世民闻听此言,不禁瞪大了眼睛,心中大为惊诧,暗自思量:看起来不单我有还阳之运,怎的这刘全也回来了?这事儿可越来越离奇了。当下不及多想,即刻传令:“宣刘全进见!”
不多时,刘全被带到跟前。李世民细细问来,刘全便将前因后果,一五一十地向唐王李世民禀明。李世民听罢,不禁喃喃道:“原来如此。你所言,你们夫妻还阳,果真是这般情形?”刘全赶忙叩头回道:“没错,万岁。小人在前,被送回金屏馆,刚一落地便还了魂。只是小人妻子李翠莲跟在后面,小人如今尚不知她身在何处。”
李世民侧目瞧了瞧身旁自家妹妹,见她方才言语举止颇为异样,心下已然猜到几分,便示意刘全近前,走到大唐公主面前。刘全忐忑上前,轻声唤道:“公主……”哪晓得公主竟脱口而出:“夫啊!”刘全又惊又喜
今儿个接着给您唠唠这部《西游记》。之前有人听过我讲这书,我打哪儿起讲呢?就从“梦斩小白龙”这儿开篇。好多人都寻思,这《西游记》不都该是开篇讲孙悟空大闹天宫吗?您还甭这么想,我这一版《西游记》,开篇偏是“梦斩小白龙”。没这一出啊,后头那些事儿可就接不上茬了。为啥呢?——您瞧,要不是魏征在梦里斩了小白龙,小白龙的冤魂能上皇宫闹腾吗?小白龙冤魂不闹腾,唐太宗李世民能被吓出病来,以至于魂游地府吗?所以,前两回书得跟您念叨念叨,头一回“梦斩小白龙”,第二回便是“唐王游地府”。
上回书正说到唐王在地府里头的事儿。在那阴森森的地府之中,唐王李世民可是应下了两件大事。其一,面对隋唐年间因战乱丧生、滞留地府的孤魂怨鬼,唐王瞧着他们凄惨模样,心中不忍,便应承下来,要是自己能还阳,回到阳间,一定寻高僧为这些亡魂做一场法事,超度他们往生。
其二呢,在那十殿阎君跟前,阎罗王跟唐王提了一嘴,说地府里啥都不缺,冬瓜、西瓜应有尽有,唯独没见过南瓜长啥样。就请唐王回阳间之后,想法子给地府送一枚南瓜来。这事儿说来也怪,版本还不少。有朋友跟我说,还有个说法,当初唐王送的不是南瓜,是北瓜。据说,打那以后啊,阳世三间,大伙都吃过西瓜,尝过南瓜,可唯独这北瓜,市面上见不着,为啥呢?传说是被送进阴曹地府咯,这也算一种讲法。当然,我从小听书,说的就是送南瓜,所以我这儿就按送南瓜来讲。
且说黑白无常把李世民送回了阳间,李世民悠悠转醒,只觉周身乏力、脑袋昏沉,身旁内侍臣见状,赶忙端来一碗参汤,李世民一口气灌下,这才算是补回些元气,脸色也稍稍有了血色,稳了稳心神,坐在那儿就琢磨上了:我在地府应下的这两件事,可一定得给办妥当咯。先说超度亡魂这档子事,那不得跟高僧们打交道?大唐疆域辽阔,高僧如云,要从中挑出合适的,哪能一蹴而就?这事儿急不得,得慢慢寻摸。再看送瓜这事,相较而言倒简单些。可唐王心里门儿清,自己是万万不能再去地府一趟了,真要再去,没准儿就回不来了。得,干脆下道旨意给臣子们,让他们拟份榜文,往各州城府县、河洛码头这么一贴,就为寻一个能替自己跑一趟地府送瓜的壮士。这榜文上把要求写得明明白白,专寻那敢去阴曹地府进瓜之人。上回书啊,就讲到这儿了。
这榜文贴出去,天下各州城府县、河洛码头到处都张贴了,可就是没人应答,没人敢接这活儿。为啥呢?谁心里都明白,接了这榜文,去阴曹地府送南瓜,那可就是有去无回啊!您瞧,唐王李世民到了阴曹地府能还阳,那是人家有后门,有熟人——崔判官给他改了生死簿,多加了十年阳寿,人家回来了。咱平民老百姓要是去了,送个瓜,哪还能回得来呀!所以没人接这榜。
这榜文贴到了一处地方,上文书我提过,均州地面,这古代均州是啥地儿呢?就是如今丹江口一带,古时称作均州。唐太宗的榜文张贴到均州,均州的老百姓一连好几天,也没人来揭这榜。看榜官兵天天在那儿守着。
突然有这么一天,来了一个人,是均州本地人,姓刘,名全。他来到这榜文跟前,抬头瞅了瞅这张皇榜,说了句:“我来吧。”一伸手,“唰”地就把这张皇榜给揭下来了。看榜官兵一看,赶忙上前拦住:“哎,你干什么呢?这可是皇家的榜文,你有这本事吗?你能替唐王献瓜?”刘全看了看官兵,应道:“试试呗。”看榜官兵又凑近了些,悄声问:“你真愿意替唐王献瓜?”刘全点点头:“我愿意。”官兵听他这口音,说道:“听您这口音也是均州本地人呐,咱们都是老乡。这旁边没外人,我问你一句,你放着好好的日子不过,是不想活了?”刘全苦笑一声:“是不想活了,觉着这日子过得没多大意思,死也是死,白死一趟,没什么奔头,倒不如替唐王干点差事。我去趟阴曹地府,把这瓜献了就得了,反正我也不想活着了。”官兵一脸疑惑:“为什么呢?”
这可真是一言难尽呐!究竟咋回事呢?原来啊,这刘全家住均州城里,家境小康,在城里开个当铺。刘全自小家境贫寒,为求温饱,七八岁便在当铺里当学徒,每日天不亮就得起身洒扫、整理货品,忙到夜深人静,手指常被算盘珠子磨得破皮流血,吃了不少苦头,好在他机灵聪慧,把当铺里那一套鉴别古玩、衡量金银、议价周旋的本事全学到了手。后来,靠着多年积攒的人脉和些许积蓄,自己开了这么个小小的当铺,虽说不上大富大贵,每日迎来送往,倒也衣食无忧。刘全的妻子姓李,叫李翠莲,十分的贤惠。
有一天,刘全去柜上忙活了,李翠莲带着一儿一女在家里。中午时分,俩孩子玩累了,李翠莲哄着俩孩子睡着了,自己便在一旁的炕边坐下,拿起针线活,刚把针拔下来,正认真缝补呢。“笃笃笃……”就听见门口道上有声音:“阿弥陀佛,施主广施善缘,广种福田,行个方便。”还伴随着敲木鱼的声响。李翠莲一听,心里寻思,这是有僧人化缘呢,均州这地界,佛教盛行,人人信佛。她想着,便放下手中针线活,瞧了瞧俩孩子,见都睡着了,就起身走到门口,门分左右一瞧,门口站着个和尚,正在化缘。李翠莲轻声问道:“阿弥陀佛,法师是来化缘的吗?”和尚双手合十:“女施主行个方便,贫僧为寺庙四处化缘,愿重修庙宇,再塑金身。施主方便,随便布施几个。”李翠莲心里犯难,知道家里钱都是丈夫管着,手头没现钱,琢磨了一下,便从头上把簪子拔下来,这簪子沉甸甸的,有点分量。她一片好心,双手把簪子递给和尚:“师父,我这没有现钱了,这点心意您拿去,多少能应应急,略表心意。”和尚接过簪子,道了声谢,便转身离去。
当天晚上,刘全在当铺里忙完了一天的生意,才拖着疲惫不堪的身躯回家,就跟我们现在说的下班一个样。哪成想,他刚一进门,就瞧见媳妇李翠莲坐在那儿,而此时刘全自己脸色阴沉得厉害。他看着媳妇,没好气地问:“你咋了?啥东西丢了?”李翠莲赶忙应道:“没有,我没出门,啥也没丢。”刘全眉头皱得更紧了,紧盯着又问:“真没丢?”一边说着,一边从袖筒里掏出一颗金簪子,往李翠莲跟前一亮,“瞧,这是啥?这不是你头上的簪子吗?”
李翠莲一看,顿时吃了一惊,心里暗道:这可不就是我施舍给一个僧人的簪子嘛。她刚张口说道:“我这簪子是……是施……”结果“施”字还没说完,刘全就不耐烦地接口道:“你不是没丢东西吗?现在我把这簪子都拿出来了,你说你丢哪儿了?是不是丢在僧房里了?到底怎么回事?”
原来,那僧人拿着簪子也没啥用,毕竟出家人没头发,使不了这簪子,便寻思着拿去换点钱。巧就巧在,他进了当东西的铺子,恰恰就是刘全开的那个小当铺。刘全接过簪子一看,哪能认不出来,这分明就是自家妻子李翠莲的簪子。他不动声色地把簪子从僧人那儿换了回来,憋着一肚子火回家质问妻子。
李翠莲眼眶泛红,刚张了张嘴,半句还没说完,就被刘全暴跳如雷地给噎了回去。刘全只觉得血往脑门子上涌,眼眶欲裂,怒目圆睁,额上青筋暴起,像一条条蚯蚓蜿蜒其上,他手指颤抖着指向李翠莲,破口大骂道:“分明是你与那僧人私通,自己头上的簪子都送给人家了,这还了得?”李翠莲满心委屈,泪水在眼眶里打转,想要辩解,可刘全根本不给她机会,上前一步,手指几乎戳到她脸上,嘴里不停地数落:“你不守妇道,和那僧人不清不楚,你这还了得?”
李翠莲又急又气,只觉百口莫辩,一跺脚,扭身回了自己屋,“砰”地把房门一关,解下腰带,往房梁上一挂,系了个死扣,心一横,就上了吊,全然不顾扔下的一双儿女。
等刘全发现妻子上吊了,这才慌了神,后悔不迭,心里明白过来,妻子多半是被自己冤枉了。看着年幼的儿女抱着他大腿整日啼哭,刘全心里那叫一个不是滋味,心想:“我把妻子给委屈死了,儿女年纪又小,往后我又当爹又当妈,这苦日子啥时候是个头啊?”他越想越觉得活着没劲儿。
恰在此时,唐太宗的榜文贴到了均州。刘全瞧见这榜文,心一横,暗自寻思:“行了,我也别活着了,我把这榜揭下来,替唐王去献瓜。”看榜的兵士见他揭了榜,赶忙过来询问,刘全便把事情的前因后果一五一十地说了。兵士一听,心想:你既然不想活了,又愿意干这差事,那敢情好。于是赶忙禀报当地官员,官员当即派人把刘全送往长安。
唐王李世民一听,终于有人愿意替自己到阴曹地府送瓜,喜出望外,立刻令人着手准备。在皇宫之中安排了一座金屏馆,设摆香案,摆上香炉,点上两根蜡烛,架上一块门板,铺上黄绫子。一切都收拾妥当了,让刘全往这门板上一躺,把南瓜稳稳搁在他头顶上,又在刘全口中喂了一粒药,刘全便服毒而亡。刘全吃了那毒药,三魂渺渺,七魄茫茫。有黑白无常引着来到丰都鬼城,进了丰都鬼城,来见十殿阎君。十殿阎罗王一听鬼使进来禀报,说大唐天子命人来进瓜啦。阎罗王一听,赞道:“好个有诚有信的大唐天子,果然派人来进瓜。来人呐!传大唐使者进见。”
鬼使奉命来到十殿门外,高声喊嚷:“大王有旨,大唐进瓜之人进见!”
刘全顶着南瓜进殿,阎罗王见了那南瓜,眉开眼笑,还打趣道:“这南瓜,看着倒像是万圣节用的,嘿,就是个头小点。”刘全上前,将南瓜献给十殿阎君,搁在桌子上,随后往地上一跪,说道:“小人姓刘,名全,均州人士。只因妻子上吊,撇下一双儿女,小人我不想活了,故而替唐王前来进瓜。”
阎君一听,便唤道:“来人呐,查查他的阳寿几何?”旁边的崔判官转身进去,到那生死簿里,打开一查,果然,均州有个姓刘名全之人,妻子叫李翠莲,上面写得清清楚楚。再一看刘全的阳寿,拿着生死簿到前头回话:“此人阳寿九十六岁。”阎罗王接过来这生死簿一看,没错,便问刘全:“你今年多大年纪?”刘全叩首答道:“小人我三十二岁。”阎罗王诧异道:“今年才三十二岁,你还有的是活头呢!念在你替唐王进瓜,功劳可嘉,且准你还阳,好好享受去吧。”
刘全一听,忙又叩首道:“大王,我妻子已死,哎,对了,她应该也在这边。大王是不是容我夫妻一见,我跟她说句歉意的话也行。”阎罗王见他言辞恳切,便吩咐道:“来人呐,查查李翠莲阴魂何在?”鬼使进来禀报说:“李翠莲阴魂尚在丰都,还没有投胎。”阎罗王便说:“既如此,把李翠莲的阴魂也找来。”
崔判官又仔细一查李翠莲的阴魂在生死簿上的记录,发现她阳寿也有八十多岁。这夫妻二人皆有当享之寿,理应送他们还阳。崔判官在旁边提醒道:“大王,李翠莲归阴日久,尸首无存,倘若送她还阳,没有尸首可附,怎生是好?”阎罗王微微皱眉,随即说道:“这个,来查查最近谁该死了?”
崔判官闻言,赶忙凝神查看生死簿,目光在那一页页密密麻麻的记录上迅速扫过,只见上头该死的人着实不少,可细细一瞧,竟全是男子。他不禁皱了皱眉头,心中暗自寻思:这李翠莲的阴魂无论如何也不能投在男身之上,真要是如此,往后她与刘全夫妻二人可怎么过日子?这不是乱了套嘛。正这般苦思冥想之际,他的视线陡然停住,眼睛微微睁大,原来发现有个女子阳寿即将走到尽头。崔判官下意识地脱口而出:“这是什么人?”旁边有个鬼使听到,赶忙上前一步,恭敬答道:“回判官大人,是唐王御妹。”
阎罗王坐在上位,将这一切都看在眼里,略一思忖,微微抬了抬手,沉声道:“既如此,借唐王御妹之身,让她还魂去吧。”崔判官在旁,连忙欠身,应道:“遵旨。”
有了阎王这一句准话,夫妻二人的阴魂便似两片飘零的秋叶,由黑白无常领着,飘飘荡荡,于那阴森的黄泉路上,脚下阴风呼啸,朝着阳间赶去。
刘全在前,李翠莲的阴魂在后,一路回到大唐皇宫。不多时,黑白无常依令行事,他们仿若两道幽影被送往下界,眨眼间,金屏馆中刘全的死尸正停在那门板之上,四周烛火摇曳,光影幢幢。刘全悠悠还魂,只觉脑袋昏沉,尚有些迷糊。而李翠莲的阴魂则由白无常带着,如一缕轻烟,悄无声息地飘至御花园。在园中静候片刻,便瞧见宫娥彩女簇拥着李世民的妹妹,也就是这位唐王御妹前来花园消暑。正值炎夏,烈日高悬,暑气蒸人,御妹身着轻薄罗裙,手持纨扇,在宫娥彩女的簇拥下入得园来。园内繁花似锦,她时而驻足赏花,时而左顾右盼,分花拂柳,悠然漫步,心情正佳。却不想,刹那间,突然双目一闭,“咕咚”一声,直挺挺地栽倒在地,惊得众人花容失色。
那白无常见状,心下知晓时机已到,当即收起锁链,隐没身形。与此同时,李翠莲的阴魂顺势借尸还魂,钻入了唐王御妹的躯壳之中。一旁侍奉的宫娥们被这突如其来的变故惊得花容失色,全然不知发生了何事,眼见大唐公主毫无征兆地昏厥倒地,慌得六神无主,赶忙飞奔向殿内禀报唐王。
李世民听闻,亦是心头一震,手中的茶盏差点滑落,暗自思忖:这好端端地逛逛园子,难不成是撞上了什么花妖树怪?当下不及多想,匆匆搁下茶盏,起身,脚步急促地赶赴御花园。待赶到时,只见宫娥们正手忙脚乱地搀扶着御妹坐在地上,御妹看似尚有气息。
“御妹醒来!”李世民焦急地呼唤着。
片刻之后,御妹悠悠转醒,抬眼望去,眼神中满是迷茫,开口问道:“你是何人?”李世民赶忙上前,说道:“妹妹,孤王在此,你连孤王都不认识了吗?”说着,便伸手欲搀扶这位公主,也就是自己的亲妹妹起身。哪晓得御妹却柳眉倒竖,娇嗔道:“哎呦,拉拉扯扯的,成何体统?”李世民见状,心中虽觉怪异,却也只当她是摔了一跤,头脑尚不清醒,便温言劝道:“来来来,妹妹,先起来,咱们好好说话。”御妹却依旧懵懂,又问:“你到底是何人?”李世民耐着性子再次应道:“我是活人,妹妹,没错,快站起来,咱们慢慢说。”言罢,终将御妹搀起。
还没等李世民开口询问御妹的情况,内侍臣已是匆匆入内,神色慌张,跪地启禀:“万岁,金屏馆中刘全还魂了!”李世民闻听此言,不禁瞪大了眼睛,心中大为惊诧,暗自思量:看起来不单我有还阳之运,怎的这刘全也回来了?这事儿可越来越离奇了。当下不及多想,即刻传令:“宣刘全进见!”
不多时,刘全被带到跟前。李世民细细问来,刘全便将前因后果,一五一十地向唐王李世民禀明。李世民听罢,不禁喃喃道:“原来如此。你所言,你们夫妻还阳,果真是这般情形?”刘全赶忙叩头回道:“没错,万岁。小人在前,被送回金屏馆,刚一落地便还了魂。只是小人妻子李翠莲跟在后面,小人如今尚不知她身在何处。”
李世民侧目瞧了瞧身旁自家妹妹,见她方才言语举止颇为异样,心下已然猜到几分,便示意刘全近前,走到大唐公主面前。刘全忐忑上前,轻声唤道:“公主……”哪晓得公主竟脱口而出:“夫啊!”刘全又惊又喜
好书推荐: